《有效训练你的结构化思维》笔记

掌握结构化的思维方式,不仅是高效传递信息的能力,它更是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Posted by coding-zen on August 25, 2018

掌握结构化的思维方式,不仅是高效传递信息的能力,它更是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因为,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在面临问题的时候,把所有和寻求解决方法无关的信息删除,把问题化繁为简,把握本质。同时能够让你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有理有据、条理清晰地证明这个观点。

你会发现,无论你做什么工作,都需要把事情想清楚、说明白,并能够有效地令对方信服。这是你开展所有工作的基础,也是这个时代所有人的必备技能。

1.什么是结构化思维

“结构化思维”简单来说,就是面对问题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某种结构,把它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。

可以说,结构化思维就是这样一种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。

在这个过程当中,你可以建立一个“先总后分”的立体化分析方式。先看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方面,然后再往下分析,从而实现从总体到局部的鸟瞰,而不再拘泥于细节。

如果我们将这种思维方式具象成一幅画,那么它就是一张金字塔结构的树状图,上面小,下面大。

从纵向上看,最顶端就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,下一层是支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面,再下一层就是支持这些不同方面的原因,或者叫子理由。当然,你还可以不断地再往下拆解每一个子理由。

我这里特别强调的是,金字塔结构图体现的是结构化思维这种立体化的分析方式,所以除了纵向之外,横向上看,每一个层级的子理由也要符合结构化。也就是说,要通过归类分组的方式将信息排序和穷尽。

我给你一个建议:每次你在进行逻辑推演的时候,可以尝试着使用这张图,把你的思维过程画下来。可以说金字塔结构图是结构化思维的核心,我建议你记住这张图,因为它会贯穿我们整门课程。

筛选、识别没有目标的海量信息,最终得出结论,这也是让很多人最头痛的。那怎么办呢?别担心,结构化思维同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我们刚刚说的金字塔结构,其实把它倒过来,就是一个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,你可以做到像漏斗一样的思考过程:最上面的一层是你接收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,经过归纳、提炼,进入到下面一层,最后沉淀下来,可以得到最底层的结论。

2.怎样识别筛选信息

用结构化思维的方法,在你接收信息的时候,就可以把它识别成结论、理由和事实这三个部分。

找结论:

  • 找到对方话语里表示结论的提示词
  • 关注信息中的几个重要位置,开头 ,结尾。
  • 如果是面对面交谈,你可以问问对方,“所以呢”。

辨别支持结论的理由

  • 提示词:原因是,由于,等

找出信息有哪些事实

在你接收信息的时候,只有最后的事实是可靠的,并且用它来支撑前面的理由和结论的逻辑是顺畅的,那你接收的整个信息才是完整可信的。

如何用结构化思维来判断你接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呢?一共有两个要点:

第一,要有客观事实来支撑结论和理由; 第二,事实和理由,理由和结论之间要有证明和被证明的逻辑关系。

3.怎么归纳整理信息

MECE法则,“相互独立,完全穷尽”

1、二分法

2、过程法,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、流程、程序,对信息进行逐一的分类

3、要素法,把一个整体分成不同的构成部分

4、公式法,按照公式设计的要素去分类

5、矩阵法 4象限法

4.怎样提炼信息结论

归纳法

在我们日常工作中,一个好的结论,可能是两种找共性方法的结合。先找到事物本身的共性,再通过总结事物发展的结论,给出一个完整有意义的结论信息。

这句话是不是最终结论?你可以尝试问一句,所以呢?

演绎法

大家比较熟悉的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演绎法,把思维的这个推演结构分为大前提、小前提和结论。

通常大前提是事物的共性,小前提是具体事物,结论是具体事物的性质。

当大小前提都符合了无可争议的条件后,说服一定可以完成。

那么,什么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前提呢?有两种。 第一种,大前提是主观判断。第二种,在大前提中,罗列特别冗长的信息。

5.怎样清晰表达信息

清晰表达四原则,论、证、类、比

第一个原则,论。也就是结论先行。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想,最好能够出现在开头,这叫结论先行。

第二个原则,证。也就是以上统下。说的是,任何一个层次的要点都必须是它下一个层次要点的总结概括,直到最后一个层级的内容是客观事实或数据为止。

第三个原则叫类,也就是归类分组。就是每一组要点必须要属于同一个范畴。那怎么分类呢?就可以参考我们上一讲的内容。

第四个原则叫比,也就是逻辑递进。所以每个要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。

有结构的表达就是以结论为开头,层层论证结论,最后再强化结论的过程。

三点原则